摘要:运动员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形象的塑造在彰显国家的综合体育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以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新华网与人民网上有关杭州亚运会中国运动员的244篇报道为语料,分析了有关报道中,中国运动员形象构建的类型、体现的话语分析策略以及构建此类形象的原因。研究发现,相关报道构建了中国运动员勤学苦练、奋勇拼搏、友善团结、战绩骄人、信念坚定、永不言败的形象;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视角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在报道中均有所体现;报道旨在展现强大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并宣传推广体育活动。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顺利举办。随着近年来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战略的转变,杭州亚运会中自信、团结、积极的运动员们所展现的竞技美,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中国两大权威主流媒体——新华网与人民网,针对其中有关杭州亚运会的新闻报道,以中国运动员的相关内容作为研究语料,运用Ruth Wodak创建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报道中构建了怎样的中国运动员形象、运用了哪些话语分析策略构建,以及进行相关形象构建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话语—历史分析方法

奥地利著名的批评话语分析学者Ruth Wodak所倡导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DHA),作为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关键策略之一,其方法论体系为深入探究话语背后的历史、社会及文化动因提供了独特的视角。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研究奠定了话语—历史分析的三大特性,即社会(政治)问题导向性、跨学科性以及对社会历史的关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包括五种分析策略,即所指策略或提名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或语篇再现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

本文运用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视角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分析选取报道中杭州亚运会中国运动员形象的话语构建。

所指策略是指运用语言手段对社会行为者、对象、现象、社会事件、过程、行为进行社群归类,以实现话语构建和身份识别,其实现形式为指示词和名词,它通过社团身份归类、隐喻、借代和这些语言表现手法构建社团身份以区分团体内部和外部;谓语指示策略意在通过模式化或评价性将积极或消极属性归属于某人或某团体,明确或暗示性的断言对社会行为者持积极或消极态度、赞同或反对社会行为者;视角策略表示介入的方式,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立场,语言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歧视性的事件或话语做报道、描述、叙事或引用处理;强化弱化策略通过强化或弱化歧视性话语的话外之意限定一种观点的总体地位。

语料来源与研究问题

本文以“杭州亚运会”“中国运动员”为主要检索词,在慧科新闻数据库中搜集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在新华网和人民网上关于杭州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共获得报道3650篇。在按照数据库自带的“文章相关度”排序后,筛选出244篇与此次研究内容有关的新闻。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是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中构建了中国运动员怎样的形象?二是相关报道在对中国运动员形象构建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些话语策略?三是相关报道为何构建此类中国运动员形象?

中国运动员形象构建的类型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运动员形象构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形象被赋予了多个价值维度,中国运动员形象构建进入了崭新时代。

中国运动员形象之勤学苦练、奋勇拼搏

在杭州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昂扬向上,取得了众多耀眼而又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跳水队的成员们金牌拿到“手软”,“梦之队”再一次续写了传奇。

例1 甚至以“十全十美”收官的中国跳水队各位金牌选手,赛后也普遍表示“某些细节动作还做得不好”。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孜孜以求,中国军团未来可期。

(新华网,2023-10-08)

以上报道通过描写跳水队成员们赛后的复盘与调整,体现了他们沉着冷静的状态。在面对胜利时,中国运动员并未沉溺于胜利,而是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接下来的训练。关注“细节动作”是他们对比赛的尊重和对手的重视,“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是他们在看到差距、正视差距之后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他们不仅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在赛前赛后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勇气。此报道塑造了勤学苦练、奋勇拼搏的中国运动员形象。

中国运动员形象之友善团结、战绩骄人

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上,邹佳琪与邱秀萍这对中国组合,以7分06秒78的成绩成功夺得冠军。

例2 邹佳琪的父亲说:“(孩子的)一双手比我们的都苍老,怎么会不心疼。”赛艇是主打体能的项目,日复一日的训练,让邹佳琪的双手遍布各种伤疤,老茧长了一层又一层,血泡破了又磨出新的……

(新华网,2023-09-26)

报道中通过引用邹佳琪父亲的话,运用他人的话语从侧面表明她的勤奋和坚韧的品质,能够忍受艰苦的训练并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

双人双桨项目不仅依靠团队成员娴熟的技术,而且需要参赛成员的互相配合。邹佳琪和邱秀萍的夺冠不仅体现了她们高超的赛艇技术,还离不开双方的默契配合、团结互助,她们一起为青年们的奋斗之路点亮了希望。此报道塑造了友善团结、战绩骄人的中国运动员形象。

中国运动员形象之信念坚定、永不言败

“胜不骄,败不馁”是中国健儿的宣言,“不抛弃,不放弃”是中国健儿的追求。

例3 男子速度轮滑3000米接力赛决赛……完成“逆转胜”的黄玉霖说,当时内心并未想能否得金牌,而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拼到底、不要放弃。

(新华网,2023-10-09)

在短短“0.01秒”内,中国选手黄玉霖在意的并非自己取得了怎样成绩,而是自己能否坚持完成整个比赛。尽管在比赛中经历了波折,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使得运动员竭尽全力,最终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该段报道塑造了信念坚定、永不言败的中国运动员形象。

中国运动员形象构建中使用的话语策略

本节主要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中的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视角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分析新闻报道中构建中国运动员形象的方法。

所指策略

介于所指策略往往能够突出展现个人或群体的某种形象,因此成了身份构建的关键。在杭州亚运会的报道中,中国主流媒体致力于用多种名词指代运动员,从而构建了丰富的群内身份。

例4 全场夺得4分,贡献全队最多的4次关键助攻及2次封盖的江苏小将王馨雨今年20岁,是江苏女篮的新秀之一。

(新华网,2023-10-09)

本例在介绍具体运动员成绩的语境下,通过“小将”“新秀”等词代指,加上具体的名字,新闻报道细致地构建了一位初出茅庐、年轻勇猛的运动员形象,同时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人才济济、后生可畏。

例5 从杭州亚运会来看,中国遥遥领先、日韩争夺次席的整体局面未变。

(新华网,2023-10-08)

在例5播报整体局面的内容中,中国运动员直接被“中国”所代指,这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对于中国的强大代表意义。运动员良好面貌与强大国家形象的构建息息相关。中国运动员不仅是为自己梦想而战的逐梦者,更是代表国家追求体育界荣誉的爱国者。

谓语指示策略

本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语言工具,特别是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构建并解析社会事件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联。在亚运会的报道中,主流媒体使用了大量正向积极的谓语构建运动员的形象。

例6 中国游泳队28日继续在泳池中高歌猛进,收获当日七金中的五金,总夺金数已追平广州亚运会上24金的历史最佳战绩。29日最后一个比赛日还有7金产生,创下新纪录几乎没有悬念。

(新华网,2023-09-08)

在上述例句中,新闻媒体在报道和介绍运动员比赛成绩时,使用了大量正面词汇进行描绘,如“高歌猛进”“收获”“追平”“创下”等。这些动词均为主动语态,彰显了运动员发出行动的主体性。这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高昂的气势,构建了运动员敢拼敢打的专业姿态和奋斗形象。无论面对何种复杂的情况,中国运动员都能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沉着冷静地迎接每一场比赛。

视角策略

视角策略是表示介入的方式,语言表现手法主要是对事件或话语进行报道、描述、叙事或引用处理。在报道中,具有一定篇幅的运动员自述与相关权威致辞的引用。

例7 “但是为了参加亚运会,还是要咬着牙去坚持。”韦永丽7月在浙江衢州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新华网,2023-09-21)

在本例中,通过引用运动员本人的自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与说服力。引用韦永丽本人对自身亚运会目标的宣言,直接展示了韦永丽为梦想义无反顾、拼尽全力为国争光的积极形象。即使面对伤病的困扰,承受着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压力,韦永丽对于体育赛事的热情、为国争光的信念让她拥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顽强毅力。

例8 中国队主教练张晓欢说:“展望巴黎,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踏踏实实继续跟紧新规则的学习,继续提高设计编排和难度、走国际化路线,努力探索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兼顾动作难度、艺术表现力和整体完成质量,引领国际花游的趋势,我们有这个能力。”

(新华网,2023-10-08)

例8引用了中国队主教练的话语,以权威和专业的角度对中国运动员践行的路线和方法论进行了报道,表现了中国运动员遵守规则、紧随国际、注重本国特色的专业形象。运动员不仅要专注于当下的比赛,同时要有长远的目标;不仅要了解国内体育资讯,更要时刻洞悉国外体育赛事的情况;不仅要有脚踏实地的力量,更要有长远的目标。

强化弱化策略

强化弱化策略通过强化或弱化歧视性话语的话外之意限定一种观点的总体地位。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的层面出发,强化与弱化的效果往往借助动词的增减策略、间接性言语行为、情态助动词的选用、虚拟语态的运用,以及模糊性表述等动词性手段实现。

例9 杭州亚运会上,李倩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战胜哈萨克斯坦选手瓦莲京娜·哈尔佐娃和越南选手刘艳琼挺进决赛。

(新华网,2023-10-09)

在上述例子中,“一路”“先后”等副词,强化了语言效力,表现了李倩在赛场上战况之激烈,胜利之辉煌,构建了中国运动员实力强劲、沉着冷静的形象。

构建中国运动员形象的动因

中国主流媒体在亚运会报道中对中国运动员形象的构建原因多元,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展现强大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与宣传推广体育活动。

展现强大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

亚运会作为国际重要体育赛事,对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意义重大。运动员作为中国体育界的领军人物和代表,对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例10 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香港代表团派出史上规模最大的参赛队伍,赢得8金16银29铜共53枚奖牌。

(人民网,2023-10-08)

报道中的奖牌数量展现了中国健儿的强大实力,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健儿在赛场上的拼搏进取。亚运会是中国人民感受国家体育建设的重要来源,通过媒介展现的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可以充分调动中国人民对体育的关注和热情,对维系民族自豪感和内部人民团结具有重大作用。

例11 游泳馆内,中国运动员张雨霏将心爱的熊猫腕带送给从白血病中复出的日本运动员池江璃花子。

(新华网,2023-09-29)

该例中的中国运动员张雨霏将自己心爱的熊猫腕带作为礼物送给日本运动员池江璃花子,体现了中国运动员对对手的尊重。赛场上的努力拼搏、赛场外的谦和有礼,这些积极正面的运动员形象,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提高国际声誉,进行国际交流与宣传自身文化。

宣传推广体育运动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构建积极向上的运动员形象,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增进全民对于一项运动的关注和兴趣。

例12 跆拳道竞技混合团体赛是本届杭州亚运会竞技跆拳道的新增项目。……在下午的半决赛中,宋洁率先出战,利用凌厉的攻击确立了12∶0的先发优势。

(人民网,2023-09-25)

在上述例子中,报道在构建运动员形象的同时,宣传了跆拳道这一运动。而观众在观看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也会对跆拳道产生进一步了解。这充分说明,报道对于运动员想象的构建有利于体育运动的推广,甚至带动相关运动产业的繁荣发展。

本研究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人民网和新华网中有关中国运动员的报道为语料,研究发现相关报道将中国运动员构建为勤学苦练、奋勇拼搏,友善团结、战绩骄人,信念坚定、永不言败的积极正面形象。在构建该类中国运动员形象的过程中,体现了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视角策略和强化弱化策略四大策略,并展现了强大自信的中国国家形象与宣传推广体育活动成为构建相关形象的重要原因。希望本研究可以为今后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在分析运动员形象构建方面提供借鉴,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创新项目“中国主流媒体杭州亚运会报道中中国运动员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编号:S202410183049)。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